跳到主要內容區

智慧通訊與IoT系統應用技術學程  6門課、共15學分

第一年

第二年

課程名稱

學分

負責教師

課程名稱

學分

負責教師

智慧感測與識別

3

謝萬雲

嵌入式系統設計與實作

4

林文彥

APP程式設計

2

邱錫彥

葉弼群

新世代資通技術與IOT系統實驗

2

張永華

智慧感測器網路技術

2

林炆標

歐陽源

通訊與IoT專題實務

2

蔡孟燦

 

智慧感測與識別

  1. 課程簡介:

物聯網與人工智慧技術成熟且發達,智慧感測科技無所不在。人們日常用來代步的汽車,透過智慧感測,可以實現防撞、胎壓偵測;穿戴在身上的手錶、衣物甚至鞋子,加上智慧感測後可以量測體溫、步伐數等生理參數,讓人們輕鬆享受智慧健康生活。本課程將結合感測技術與人工智慧科技,學習如何實現智慧感測與智慧識別。

  1. 課程目標:

理解物聯網感測元件與人工智慧結合的方法與理論,練習且實作智慧感測與智慧識別範例。

  1. 課程內容:

AIoT sensors, Data flow for AIoT, Deep learning models, Edge computing technologies, Devices for AIoT, Cybersecurity, Blockchain, Case studies

 

APP程式設計

  1. 課程簡介:

本課程讓每個學生都有一部電腦直接實作,透過問題導向學習方式,讓學習效果更為提升。本課程的設計可以讓不需高深程式背景的同學也可以寫出 App 程式,並可以直接在自己手機上執行自己寫出來的程式,立即看到學習效果。

  1. 課程目標:

帶領學生了解 APP 程式設計的基本概念,並讓同學在實際操作中學習。將利用實例解說與作業練習,使學生熟悉程式設計的方法,進而對 APP 程式設計有進一步的學習與瞭解。

  1. 課程內容:

本課程教材主要係以教科書為主,並參考其他相關書籍,輔以授課老師投影片與自編講義,並利用實際上機實作來學習 App 程式設計程式。教材內容主要介紹 App Inventor 2 程式設計的概念,使同學懂得以此概念撰寫程式。本課程並使用問題導向學習方式,在每堂課程設計題目,讓同學透由這個問題動手做專題,並配合期末專題實作,以提升修課學生的程度,可以讓學生真正地擁有 App 程式撰寫能力。

 

智慧感測器網路技術

  1. 課程簡介:

本課程除上講授外實際將智慧感測器網路示範給學生了解,同時聘請業界專家就應用案例加以介紹說明,提升學生的習效果。

  1. 課程目標:

有系統地闡述智慧感測器網路技術之內容與知識,著重於領域探討深入理解感測器網路內涵,俾對智慧各種手法之運用能有可依循模式。

  1. 課程內容:

智慧感測器網路的簡介、 無線控制LoRa廣域網路、 智慧電聯與建模廣域網路、 智慧電聯與建模系統應用等單元

 

嵌入式系統設計與實作

課程特色:本課程除上課講授外,將實際透過嵌入式系統硬體與軟體實務設計,由系統架構、線路設計與PCB佈線、韌體開發與燒錄,以及簡單之應用情境示範,讓學生實際設計/操作,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。同時亦將配合「台灣嵌入式暨單晶片系統發展協會」一系列之技藝技能創客培訓與認證課程,讓學生於核心能力培養之餘,能考取協會所舉辦之能力認證。因此能激發學生想像力與創新思維的能力,以建構高等教育下的一個創新創業的生態環境。

 

新世代資通技術與IOT系統實驗

  1. 課程目標:

以介紹通訊業界最新ICT (Intelligent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) 資通訊技術及其相關應用服務為主,可使學生充份了解產業發展方向與實務運作情形。課程內容將依不同主題授課,以利學生領略最新電信技術之未來發展,並構思未來就業方向。並透過實驗操作,熟悉物聯網的相關專業技能與知識,以培育跨領域整合人才所需之專業基礎能力。

  1. 課程特色:

依不同主題由實務觀點出發,介紹結合資訊技術與新世代網路,達成高效能及節約耗電的智慧型應用服務,內容著重案例分享並與學生討埨。另學生透過系統化的實驗課程安排,得以瞭解物聯網相關的感測層、傳輸層、應用層關鍵技術。

  1. 課程內容:

本課程介紹電信網路技術現況及新世代資通訊技術與應用服務發展,課程內容依OSI Seven Layers通訊協定架構安排,也特別介紹IP網路技術、網路管理和安全機制、最新資通訊應用服務如行動電子商務、雲端運算、數位家庭、智慧節能網路等。相關實驗內容包含物聯網系統的核心功能模組;例如:感測器介面設計、訊號擷取與控制、網路協定與傳輸、資料儲存與呈現等。

       

通訊與IoT專題實務

課程簡介:

本課程由學生分組選定專題指導老師,透過個案專題研究了解通訊系統各階層實際架構與運作方式。修讀學生將透過資料收集與研讀、座談討論、歸納問題與集思解決方案、動手實作與預期綜效

驗證等過程發現通訊與IoT系統之瓶頸並探討可能之解決方案;過程中亦將依各組指導老師安排業師針對特定通訊與IoT實務問題進行討論。